人为什么会中风?中风前有无征兆?什么样的人更易得中风?中风普遍发生的人群年龄段?
你可能不知道,平均每 16 秒就有一个中国人,死于中风。
中风可谓肆虐中国的第一杀手,是造成中国人寿命损失的第一大病因。
更可怕的是,中风早已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。在我国 15~49 岁的青中年里,中风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。
好好的一个人,怎么就中风了呢?今天给你讲一个速度与激情的故事。
故事要从你血管里的红细胞说起...
红细胞阿飞,是一个摩的司机,每天的工作就是,飙机车送氧气:
氧气很重要。人可以硬挺着几星期不吃饭,几天不喝水,但几分钟没有氧气就会脑死亡。
所以,阿飞的眼里只有速度,因为停滞就会有生命逝去。
这里是肺,一个飞机场,阿飞每天就在这,等客上门。
看着来来往往的客流,阿飞忽然想起,这是他上工的第 120 天,也是最后一天。
这是红细胞寿命的极限 ,他有点不知所措……
这时,一个氧气少女,蹦上了他的车:
话音未落,机车已经飞驰而出
车轮下的公路,是一位年轻上班族的动脉
血管内壁就像公路路面一样,不好好维护,就会产生坑洞。
而无家可归的游离脂肪,最喜欢在这些血管坑洞里安营扎寨:
久而久之,血管里就有了层层叠叠的脂肪棚屋区:
住进来的脂肪越多,血管就变得越堵,好好的一条公路,变成了一条胡同:
加班熬夜吃重口味外卖,过多的盐摄入,使血压急速飙高。
血压一高,坏事就来:
血液海啸汹涌而来,成片的棚屋被连根拔起,残垣断壁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斑块,随着血流飞了出去
机车飞驰而出,斑块紧随其后
大脑就在眼前,斑块跟在身后,眼看就能逃出生天……
但是!
斑块后来居上,暴力超车,堵死了通向大脑的毛细血管。
红细胞阿飞和氧气少女,被拦在了外面:
血管被堵,后续的血液受阻,血栓越长越大,脑细胞缺氧窒息,也就是所谓的缺血性中风了
一旦发现有人中风,必须马上送往医院。
立即介入治疗,才能提高存活率,避免不可挽回的后果:
药物进入了血管,开始溶解血栓,通往大脑的血管重新开放。
氧气少女轻轻跃起,进入脑区,快窒息的脑细胞,逃过一劫:
听到氧气少女的呼唤,奄奄一息的阿飞睁开了眼睛
脑细胞获得氧气,焕发出微弱的生机,脑神经电闪烁,就像暗夜中的焰火。
阿飞从地上爬了起来,眼前光华流转,他忽然觉得,自己的最后一天过得还不错:
漫天的烟花下,阿飞化为一串气泡,消散在奔涌的血液中。
追风少年的旅程,结束了...
在中国,中风发病率依然在逐年增加。红细胞阿飞的故事,每分钟都在上演。
主动预防、治疗。永远比被动接受抢救更有效。不要让悲剧重演,不要让细胞们的努力付之东流。
最后,如何预防中风?重点来了!
1. 戒烟!戒烟!戒烟!
烟能加速血管破洞,让脂肪有洞可钻。
2. 告别浓盐重酱!
低盐低糖低脂,营养均衡,才能控制血脂、血压和血糖。
3. 多运动!不久坐!减腰围!
运动能改善血脂、血压、血糖等代谢指标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4. 四高人群,定期复查!主动治疗!
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尿酸人群,一定要遵医嘱吃药,别把食物当药用。
看完这些,知道怎么爱护你身体里的细胞了吧~
— 参考文献 —
[1] 内科学第9版[M]. :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18. 213-270.
本文经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师 王苏 审核
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:
作者: 爱你的朱大坑
插画师: Superch
更多回答
中风是中国人极其常见的健康问题,严重者可致残、致死,但这个疾病是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的,积极处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危害。人们都应该了解这个疾病。
-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(脑卒中),中国的中老年人多发。
- 常见的或者要注意的突发症状:半边身体无力、说话不利索、半边身体麻木。面瘫、头晕头痛、突发行为异常。
- 时间就是大脑,发病后建议第一时间急诊就诊。
- 脑卒中的病例中,许多都是可预防的,预防对于一般人更重要。
- 典型的可预防因素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吸烟、饮酒、运动不足、肥胖、焦虑和慢性应激。
为什么会中风?
中风也称脑卒中。它的本质是脑血管的突发病变,继而造成了脑细胞功能的损害。脑卒中包括脑梗塞,就是脑血管因为各种原因的堵塞,引起细胞供氧不足;脑出血,就是脑血管破裂,也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。二者发生后会引起神经损伤和功能异常。根据脑部病变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,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。这类疾病在中国高发,也是中国人的常见死亡原因。
中风有一些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。如果我们把脑梗塞脑出血放在一起说的话,以下情况容易发生中风:高血压(最主要的因素)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高龄、男性、吸烟、饮酒、饮食不健康(如高盐饮食)、缺乏运动、肥胖、紧张焦虑、空气污染、家族史、自己以前患过脑卒中。
其他一些少见的病因,比如某些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、病原体感染、自身免疫疾病、遗传病等等,也会引起突发的脑血管病变,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。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不容易查出来。
高发年龄段:中老年都可以说是“高发”,年龄增长,风险会增大。但青年人也有患病。
出现什么症状要立即处理?
对于脑卒中,我们一般无需探讨所谓的“征兆”,出现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患病了。脑卒中的突发症状常常是会进一步加重的,不要寄希望于症状自行减轻,而且这个病不是在家能自己处理的疾病,积极送医院检查是必要的。拖得越久,风险越大,疗效可能也越差。
症状的总体特点就是突发,多数发病非常急。比如前一秒还好,下一秒就出现症状了,或者晚上睡前还好,醒来之后就不好了。此外很多时候还会逐渐加重,因为脑细胞的缺血缺氧也经常是不断加重持续进展的。
具体症状:包括偏瘫(不同程度的偏侧身体力量减弱)、面瘫、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流利、偏侧身体明显麻木,上述几个症状最典型,也最容易发现。
也有一部分患者有头晕、视物重影、头痛、失去意识意识不清或者行为怪异等。但是,上述症状不全是脑卒中。例如,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短时间的头晕、头痛,医生检查后可以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可能性大小。
所以,最典型的症状是偏瘫、失语、偏身麻木。其他症状也有必要在医院检查。
有一部分患者上述的症状波动反复,或者可自行缓解(比如一会儿偏瘫,一会儿有力,如此反复发作多次),这种类型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TIA),这种疾病最终也容易发展到脑梗塞,处理原则依然是马上送医院,没必要在家持续观察。积极处理会有更大的康复几率,真是脑梗之后再治疗,有的脑细胞可能就救不过来了。
发现症状后怎么处理?
尤其对于有突发症状的患者(尤其中老年人),强烈建议第一时间送医,在急诊进行检查。要注意评估交通便利程度和医院的排队人数,在水平尚可的医院之间,建议就近送医,不建议舍近求远,因为时间就是大脑,而中风不是什么罕见病,急诊医生普遍都有一定的处理经验,一个地区的卒中中心往往不只一个,早点送到医院会有更多的治疗机会。一些医院有专门的绿色通道,医生护士会尽早识别出这部分可疑脑卒中的患者,尽量创造条件方便患者快速就诊优先检查和治疗。
对于送医非常及时的患者,有更多更强效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机会(但不保证一定能解决问题),时间就是大脑。而超出时间限制(时间窗)的患者,比如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,医学上就不建议用了,而其他治疗的效果也常常差一些。这些积极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,具体每个人能不能用这些第一时间的治疗,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决定和双方沟通决定。
脑梗塞最核心的治疗包括发病早期(出现症状后的数小时内,越早越好,有的情况下时间窗不过4.5小时)的溶栓治疗(静脉给药)和血管内治疗(手术)。其他时间限制不太严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(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)和特定人群的抗凝治疗、康复锻炼。
其他个体化的治疗,就是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,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确定。例如血糖、血压的控制、戒烟。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,比如下肢静脉血栓和肺炎。对于脑卒中患者,建议进行进一步的病因检查,包括脑部、颈部血管检查、心脏检查、血化验等,进一步查找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可以治疗的隐患。这样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,降低以后再次发病的几率。
影响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康复锻炼,很多时候光靠吃药是效果不好的,需要康复锻炼来减轻患者的症状,让患者以后尽量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。这个在医院可以有专门的康复专业人员指导。
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、控制血压、降颅压、纠正危险因素、并发症的治疗、康复锻炼等。许多情况下并不存在特别有效的止血药物(除非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血液凝固异常,有时候有对应药物),所以主要靠患者身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去止血、吸收血块和恢复。
恢复情况一般如何?
由于神经元几乎是不可再生的,或者我们认为再生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,因此发病后,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会有显著下降,需要积极的康复锻炼去弥补。脑卒中的预后差异极大,和本身病情的严重程度、个人身体条件、治疗情况都有关,轻的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,严重患者即便给予最积极的治疗,仍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。差异很大。脑血管病后遗症会给许多患者和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。
但是不论是否恢复,我们都应该知道,脑卒中本身又有一定的复发几率,长期来看并不低。复发是个很重要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。因此,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的病情监测、复诊、生活方式调整和用药,尽量避免复发。
相比之下,上述的脑卒中的许多危险因素,许多都是可以干预和预防的,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。预防的措施,其实就和前面说的那些危险因素一一对应。我们应该戒烟戒酒,控制饮食(尤其低盐)、体育锻炼、避免久坐、控制体重、中年开始应该对危险因素,比如血糖血脂血压,进行筛查。
对于所有人来说,我们都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,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脑卒中。
人为什么会中风?
脑卒中俗称“中风”。“脑卒中”是指突然发病的,以脑功能缺失为症状的脑血管疾病,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。
脑卒中的病因相当复杂,不是单一原因引起,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,医学界把这些因素称为“危险因素”,又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。
中风前有无征兆?
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就是来势急骤,但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天内,也是有各种先兆症状的。出现先兆症状时,特别是高血压,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突发头晕,头痛或晕倒,随后口眼歪斜,流口水,说话含混不清或呕吐,一侧肢体瘫痪等,就很可能是中风,要立即就医。
(1)运动障碍:身体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;
(2)感觉障碍:口唇、面舌、肢体麻木,耳鸣、听力下降;
(3)突发视物模糊,或视力下降,或视物成双;
(4)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;
(5)头晕目眩、失去平衡摔倒,或步态不稳;
(6)头痛,通常是突然发作且严重的头痛,或与往日不同的头痛;
(7)性格、行为、智能突然反常。
什么样的人更易得中风?中风普遍发生的人群年龄段?
拥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越多的人越容易中风,年龄越大越容易中风。
作者:武剑 神经内科主任 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
欢迎关注阿狗科普知乎专栏:
http://zhuanlan.zhihu.com/#/agoukepu/204789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