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s数据存储:机械硬盘
- 数据存储
- 6天前
- 28热度
- 0评论
1、硬盘分类
机械硬盘大概可以分为企业级硬盘、监控级硬盘、桌面级硬盘
- 企业级硬盘
企业级硬盘的可靠性最高。一般具有专门的 防震芯片,有更强大的纠错率,适合24*7的工作强度。按目前的技术,不可恢复的校验错误率(Uncorrectable ECC)一般是10^15,也就是说如果读10^15bit,有可能出现一次不可恢复的校验错误。 - 监控级硬盘
监控级硬盘一般用于流媒体播放和视频监控领域,适合24*7的工作强度。但总体可靠性较企业级硬盘低,Uncorrectable ECC一般为10^14,比企业级硬盘低一个数量级。 - 桌面级硬盘
桌面级硬盘用于家用,适合8*5的工作强度,也就是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工作。部分型号的。随机读写性能有可能比监控级硬盘更强。Uncorrectable ECC一般也为10^14。
参数 | 桌面级硬盘 | 监控级硬盘 | 企业级硬盘 |
最大值持续数据传输率OD(MB/秒) | 190MB/秒 | 180MB/秒到210MB/秒 | 249MB/秒 |
每年运行小时数(24×7) | 2,400(100天) | 8760(100天) | 8760(100天) |
工作负载评级限制(TB/年) | 55 | 180 | |
MTBF(平均故障间隔时间) | 100万小时 | 250万小时 | |
有限质保(年) | 2年 | 3年的质保 | 5年 |
最大不可恢复错误/被读数据(位) | 1/10E14 | 1/10E14 - 1/10E15 | 1 /10E15 |
参数说明:
- MTBF(平均故障间隔时间)
桌面级硬盘的参数中,就没有写这个值。监控级硬盘是1百万小时,是理论上可以用114年吗?显然不是。大概可以这么算,1/114约等于0.9%,说明年坏盘率理论上为0.9%;企业级年坏盘率为0.35%。
那这个数值怎么来的呢?是指厂家在实验环境下,比如1000块硬盘同时2000小时无故障,就是200万小时平均无故障。但是离开了实验环境,受限于震动,粉尘,稳定电流等影响,分分钟给你打个骨折。硬盘不同的使用方式也是影响寿命的,比如反复的小文件随机读写。 - 工作负载评级限制(写入量)
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老化,磁头和盘面也会老化,说白了就是磁头老化程度。 - 误码率(BER)
误码率就是读取(写入)内容时出错的概率,这个是客观存在的。
举个例子:比如喊你读一页书,大概100个字,你小心点,大概率不会出错的。但是如果喊你读一整本书呢,50万字,你能保证一个字也不出错吗,那不可能,出错是肯定的。
那为什么我们平时没有感觉呢,感觉自己电脑用的好好的啊,从来没发现错误过。大概有一下几个原因:
1、我们硬盘里的数据不会经常全盘读取。
有可能你的硬盘上文件有部分已经损坏了,但是那个文件在你硬盘角落里,可能你一辈子也不会去访问那个文件了。但是对于跑RAID的用户,对整个硬盘进行读取的事情经常发生,所以组raid的硬盘不是一般的硬盘,一般的硬盘组不了raid。(组raid硬盘,误码率至少比桌面级硬盘低一个数量级,也有专门的软件算法处理错误)
2、即使遇到了误码率,我们自己也没知觉。
虽然你的文件发生了一些错误,一般情况下也没啥关系。比如读取一张手机拍的照片,6M大小,发生了错误,一个数据位本来是0的,变成了1,它造成的影响是照片的一个像素点本来是深绿色,变成了浅绿色,然而,你眼睛压根发现不了。换句话说,错误是发生了,但是,who care?。
那么,是不是硬盘里的数据非常不安全呢?
可以说是,也可以说不是。不安全是客观存在的,但是各种专家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或者说避免不安全,比如各种校验方法。
1.1、西数硬盘分类
- 绿盘 = 家用
- 紫盘 = 监控 (eurx=紫盘出现之前的监控)
- 红盘 = NAS
- 黑盘 = 企业 (性能与噪音齐名)
红盘是针对nas设计,当然这里广告成分多,但盘体质量确实高于紫盘,低温低震静音。
紫盘说实话就是绿盘换个标成本的产物。
监控功能用不上还不如直接买绿盘了
1.2、希捷硬盘分类
- DM = 家用
- VM(5900 VX)= 监控
- 7200 VN = NAS
- NM = 企业
这几种价格依次贵,这些都是同样盘体的 估计也就DM的档次。
真企业级要从NM数起 这个才是五年联保三年换新的 盘体也不一样的。
说到保修,希捷家用2年换新,之后不管商家承诺3-5年都是收费的,注意买希捷盘商家必须可靠,你自己找希捷保修的可能性几乎为0
2、硬盘分类2
市面上民用级别的硬盘就只有二种:企业级、普通硬盘。(资料来源网上,有一定可信度,未完全验证)
那市面上监控盘、NAS盘、桌面盘等等产品分的那么细致,怎么分类呢,这里认为:除去企业级硬盘,别的盘都是一种东西。差别仅仅就是固件配置上的细微差别,什么监控盘就更低温,NAS盘更稳定等等的说辞,那也仅仅只是说辞罢了。
证明如下:
先看希捷的:
这是希捷官方内部资料的截图,红框里面是硬盘的家族以及属性,黑框里面的是采用的固件模块组。
江湖上一直有个神秘的传说——监控盘,NAS盘质量会比桌面硬盘好!
我要说的是: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,同样的硬件配置同样的family,同样的固件,同样的生产流程。
如果非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,也就贴的那张标签及CONFIG PAGE里面的配置有那么一丢丢不同而已!
再看西数的:
这里准备了三套西数3TB的固件,分别是红盘、蓝盘和紫盘。
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到底它们是不是同一种东西。先看下固件版本是否一致
很可惜版本完全不一样,难道真要打我这张老脸?
等等,虽然不完全一样,但是前面00100是一致的。
西数的固件版本非常多,厂家会根据售后反馈对固件进行调整和优化,每做一次调整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版本。
因此,固件版本不一致是正常情况。
判断硬盘与硬盘是否同一类,关键是看family是否一样。
如果family完全一致,则表示硬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。
OK,现在去看下family把我的判断给坐实了。
黑框里面是硬盘的型号,蓝框里面是模块的校验码,红框里面是硬盘的family。
我之所以要单独把校验码框住给大家看,不同的模块校验码是不一样的。
由此证明我没有作假。
从上图可知红盘、蓝盘、紫盘其实都是同一个家族的硬盘。
换句话说,他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不同之处。
唯一差别就是CONFIG PAGE里面有几个字节配置不同。
真正不一样的是企业级硬盘,从硬件用料到固件编写以及生产流程都是单独的研发的,为什么企业级硬盘定价更贵,毕竟成本摆在哪里。
3、硬盘的坏道
先说结论:所有的硬盘都有坏道。
现在的硬盘都有spare sector remapping技术,可以自动检测出一般的坏道,然后停止使用它们。但是这项技术的缺陷是,必须在“写”操作的时候,才能进行检测:你往里面写东西完毕后,会立刻读取出来进行校验,如果校验失败,就会写到冗余的磁道去,并停止使用当前坏道。
4、硬盘的意外损坏因素
4.1、第一杀手:震动
先看下机械硬盘的结构:
机械硬盘磁头滑块飞在距离盘面几十纳米甚至十几纳米高度,配合磁盘百公里/小时的线速度,那真的是在针尖上走路,磁盘运行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损坏磁头或者损伤盘片。比如说震动。
想象一下高速公路上一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离你身边不到1毫米掠过?
只要整个硬盘的这些机械部件,包括马达、转轴、盘片、磁头悬臂等等,在硬盘的生命周期内稍微出现一点瑕疵,或者在工作期间受到稍微大一点的振动,就无法正常工作了。
也有人说,电脑开机的时候我也搬动过啊,没那么脆弱。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:
- 一是技术的进步,提高了硬盘抗震动的能力,硬盘厂家也在努力。
- 二是如果有小损伤,出现了坏道,通过屏蔽等方式遮盖过去了,你不知道而已。
- 三是你人品不错,震动的时候硬盘没有读写,磁头回家了,可能不在盘面上飞。
4.2、电源不稳定
电源不好,不够稳定,简直是硬盘杀手。
最不稳定的就是只靠USB供电的2.5寸移动硬盘盘
4.3、机箱因素:共振
意思就是一台机子最多适合装几块盘
- 家用级1-2块
- nas级4-5块
- 企业可以更多 说是8-16 其实再多也没事
这跟我原来预计的一样。 多盘之后的共振降低读写精度甚至损伤磁头, 但是个金属都有疲劳值,你虽然不是一下子摔硬盘 你连续抖硬盘磁头也得废,共振我觉得大概是这个道理。 没看企业级现在都开始宣传主动抗震了么, 这个震不是说你摔硬盘,就是指多盘环境。
我原来台式装过6块盘以上,用希捷时那共振,简直酸爽 发热应该还能忍,红盘倒是解决了这些问题, 可是持续读写时多任务响应我觉得整台电脑都卡了。
4.4、密度越高,越容易坏
密度越高,越容易坏,所以,以前的硬盘密度低,耐用。
大容量硬盘都容易坏,买的话找正规渠道,可保修的,保修时间长的,数据重要就做好备份,其他的听天由命。
4.x、例如
记得有个国外云储存大站似乎每年采购数万块硬盘 但又不想很有钱的企业直接买企业级 他们都是买家用级的用 因为需求量大 甚至是从零售市场买来拆盒 希捷西数各用了1-2万块吧 希捷坏率20%左右 西数10%之内 坏的都是家用级大容量最高 具体我记不清了 而且在1年后损坏率直线上升
刚才又在翻资料选硬盘 发现原来家用级如此不堪 坏真的很正常了 你看那个读写量的数据 说难听点 比SSD还娇气了 我们总说SSD掉速甚至报废 你看看现在台式硬盘 写20次满容量(3T为例总写入量只支持60T)就到报销年龄了 呵呵 SSD那些极限测试能达到自身容量千倍以上的擦写 写入量也差不多等于一块家用级硬盘了 等SSD大容量再便宜我看可以拿来做下载盘了 反正我是无语了
5、硬盘如此不安全,怎么办?
也就是说你在一块大硬盘里放满了资料,极有可能某个文件已经是坏的。如果你的硬盘里面放了重要的东西,你又没有跑RAID,出现了错误数据怎么恢复?好像还没有听说过可以直接化解这种问题的办法,所以大概定期的增量备份是不可缺少的:**备份,备份,备份!**
备份的321法则:3份拷贝,2种介质(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),1份异地。
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,个人的数据也在迅速膨胀, 移动硬盘一个又一个,光盘一片又一片,电脑,pad,手机左一个右一个, 照片,文档,工作积累,电影,各种视频。。。得找个地方存放自己的数据了。
5.1、存单块硬盘上
也就是说数据存储在普通PC机上,数据只保留一份是相当不靠谱的。这个时候你需要一块移动硬盘,定时备份出来。
这种方案适合家里就一台电脑的情况下。你需要定时把手机、平板等里的照片拷贝到电脑里,再定时备份到移动硬盘里。
5.2、集中存储NAS
组建家用NAS,集中储存资源,可以把资源同时共享给多台电脑、手机、平板等。
这也是现代化媒体中心的解决方案。你可以选择购买成品NAS,也可以DIY一台。
NAS上不做raid的话,需要定时备份数据到移动硬盘上。
5.3、存储在云上
云盘有“同步盘”等功能,非常实用,但是也面临着几个问题:
- 网速太慢,同步得半天。
- 政策风险,云盘说关就关,而且关的理直气壮。
- 损失风险,云盘可能会误判你的某个文件是不健康的,分分钟和谐掉。
参考资料
按理说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使用得当寿命几乎一样长,但为什么网上传言机械硬盘更容易坏?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48571901/answer/1087432256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48571901/answer/2100821712